开放合作,加快融入国内国际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
(一)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。实施数字贸易提升计划,深化南京、苏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,梯度培育一批数字服务、人力资源服务等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,打造全国数字贸易发展新高地。加大咨询、研发设计、节能环保、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引进力度,鼓励和支持本土服务企业取得国际认可的服务资质,带动江苏服务叠加标准、技术、产品共同走出去。搭建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,高效配置全球人才、技术、品牌等核心资源,争取落地一批高端化、国际化、规模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重大项目。(省发展改革委、省科技厅、省商务厅、省市场监管局、南京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)
(二)推进服务业全方位开放。深度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推进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、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、“丝路贸易”促进计划、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、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,扩大中国(江苏)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效应,建成一批服务业对外开放强支点。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保税功能载体优势,围绕综合保税区培育研发设计、维修检测、跨境电商、物流分拨产业集群,支持企业在区内设立产业创新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新型研发中心。积极争取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,在科技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数字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。(省发展改革委、省科技厅、省商务厅、省市场监管局、南京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