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施重大科技项目,推进科产深度融合
(十)加快产业技术攻关。
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,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。支持有条件区县聚焦智能科技、生命科技、低碳科技三大重点领域,围绕工业软件、电子器件、智能制造、大数据、生物医药、食品健康、现代农业、绿色能源、生态环境、节能减排等十个产业方向,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,探索市区(县)联合、政企联合等多方协同联动机制,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,集中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(十一)壮大科技企业集群。
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,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链式培育体系,形成小企业“铺天盖地”、大企业“顶天立地”的发展格局。发挥市级引导区县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作用,强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金融政策的激励引导,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。支持区县筛选推荐一批有条件的企业,进行清单式管理、实行精准化培育,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助力科技企业“上云”“上规”“上市”。强化考核管理,将科技企业培育纳入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。
(十二)组建创新联合体。
完善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,集聚整合优势创新资源,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。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引导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,完善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。支持区县推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、重庆机电集团、西南铝业集团、重庆声光电公司、重庆智飞生物等领军企业,以共同利益为纽带、市场机制为保障,联合行业上下游、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,共同策划实施一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,开展联合攻关。
(十三)强化场景应用和赋能。
加大力度开展技术应用示范,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在各区县推广应用。大力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,支持区县围绕区块链、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,打造一批示范区和示范应用场景。围绕人口健康重大科技问题,推动疾病防治技术在区县普及。立足高水平建设“智慧名城”,支持各区县打造“住业游乐购”智慧城市应用场景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,支持各区县推进污染物防治、生态修复、生态系统固碳碳汇等应用场景建设。